2025 年 11 月 19 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设成功暨首个物理成果发布会圆满举办。历经十余年精心设计与建设,JUNO 已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中微子实验装置,其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甚至超越设计预期,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物理研究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JUNO 合作组通过对首批 59 天有效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测量出 “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 中的混合角𝜃12和质量平方差Δ,测量精度较此前所有实验联合精度提升 1.6 倍,为后续中微子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JUNO 实验项目经理、发言人,中国科裸聊直播
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仅用 2 个月就实现了如此高精度的测量,充分验证了探测器的优异性能。这一前所未有的精度,将助力我们快速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三种中微子振荡框架,并探索超出该框架的新物理现象。” 当天上午,裸聊直播黄永波副教授作为学校团队代表受邀出席成果发布会,见证了这一重要科学时刻。
深耕科研:多维度贡献筑牢实验根基
广西大学自 2013 年起便以初始单位身份加入 JUNO 实验合作组,是该国际大科学工程的重要参与力量。学校组建了以刘宏邦教授、黄永波副教授为核心的近 10 人科研团队,在实验装置研制、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贡献多项重要成果:
在探测器硬件研发与测试方面,团队深度参与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防爆方案制定及原理验证实验,开展液闪光学性能相关研究,并承担 2.5 万支 3 英寸光电倍增管防水封装后的验收测试工作。团队成员带领研究生在裸聊直播
实验室圆满完成测试任务,为探测器顺利运行取数提供了关键保障。
在数据分析领域,黄永波副教授与中国科裸聊直播
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分析组成员紧密协作,并主导完成能量响应非线性的精确刻度分析,相关结果被 JUNO 合作组采纳并纳入首个物理成果学术文章,成为成果发布的重要支撑。此外,团队多名研究生积极投身实验建设与数据分析全过程,展现了扎实的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


(左图:团队开展光电倍增管测试培训现场;右图:光电倍增管部分性能测试参数图表)

(能量响应非线性精确刻度分析结果图表,该成果已纳入JUNO实验首个物理成果文章)
科教融合:以大科学装置培育创新人才
依托 JUNO 实验这一高端科研平台,广西大学团队积极探索 “科研 + 教育” 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深度融合:
组织 “国之重器” 暑期社会实践团,带领本科生赴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大科学装置的科学魅力与价值,激发科研探索热情;撰写的课程案例《我国大科学装置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的数字波形信号处理》,凭借鲜明的科教融汇特色获评广西大学第一届科教融汇教学优秀案例,为高校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质范本;团队培养的多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进入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带着对中微子物理及相关领域的执着追求,在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上延续科研梦想,朝着青年科研人才的目标稳步迈进。

(2023 年广西大学裸聊直播
“国之重器” 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 JUNO 实验站合影)
相关链接:
[1] 中国科裸聊直播
高能物理研究所://www.ihep.ac.cn/xwdt2022/rd/202511/t20251119_8014222.html
[2]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探测器性能相关研究://arxiv.org/abs/2511.14590
[3] 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物理成果://arxiv.org/abs/2511.14593
[4] 光电倍增管测试相关研究://arxiv.org/abs/2510.06616